收到老东家邀请谈一谈教学经验,虽然正艰难无比地忙于期末复习,但想到可能会帮到更多人,还是决定写一写。
在写这篇文章的之前,我在想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该传达些什么思想。想到的是,对于每一位芝兰教育的新老师而言,都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从而升华工作的价值,对此我把自己的经验归纳成一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价值观
三年前的现在这个阶段,我刚高考完,受到学霸家教(现芝兰教育的前身)的诚挚邀请,在那个暑假一同参与家教,包括后来大学的两个假期我也都参与其中。当时我们才刚起步,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前期,我们奔波着精心挑选我们的教室场地并艰难地谈着租赁事宜,同时四处发传单并组织家长讲座进行招生;然后开设各个年级的班级和课程,协调老师、班级、课程安排出一套我们认为合理的课表,并精心地进行备课;最后才能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时刻注意教学反馈保证教学质量。期间,我们甚至开设了住宿班,也常因为努力安排好住宿和伙食而忙得不可开交。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在大困难和小困难中交替度过后,之后每每回忆起来,脑海里对那段经历的概念都不止是简单的家教代课,而是人生的第一份事业。
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小伙伴们都满腔的激情和无比的团结,这背后当然是紧密的情感维系,而牵动情感的不仅是人格品质跟重要的是相似的价值观。
就我个人而言,中学时代的我(现在看来是中二的)对中学时代的填鸭教育实际上是厌恶的,因为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在最好的年华淹没在题海里,知识不那么纯粹,好奇心也被扼杀,但是尤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高考是最重要有最公平的出路,因此造成学生苦学老师苦教的状况。这种背景下,家教行业被迅速滋生,大多数学生每个假期接受补课已是常事。但问题是,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家长和孩子几乎无法沟通,象征性地送孩子补课,学生们在学校都不愿意学又怎么会在假期认真学习,所以反抗或者敷衍;对于另一些苦于提高成绩的孩子,也许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焦虑不堪。看到有些学生在重压之下整天闷闷不乐,我想如果我以后作为家长,绝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更大的问题是,这种深刻而又现实的问题,仅凭单纯的家教补课几乎难以解决,遇到牟利而敷衍的家教甚至会恶化问题。
我们想的则正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宏大地讲,如何改变变态的行业风气。我觉得这也正是每一个即将给学生授课的新老师所需要想的,有关价值观的问题。而曾经中二的我也喜好批判,喜好价值观上的泛泛陈词,但在之后岁月的谈笑风生中,这些带来的满足感寥寥无几,而真正带来自豪感的是那些曾经脚踏实地的思考和付出。所以说,价值观更需要实践去体现。
主旨上,我们想做的是启发式、陪伴式和塑造式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完成思想上的转变。
曾经有位母亲拉着我的手,说他孩子是早产儿,当时保救下来很不容易,因此也曾溺爱孩子,但是孩子不爱学习而且也听不进话,也难对父母敞开心扉,她言语间充满了爱与艰辛同时包含着无奈,眼里不觉也晶莹闪光了。哪位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在抚养过程中又何曾没付出过巨大的艰辛,又怎么会不希望子女成才,但是两代人的沟通和是个永恒的世纪难题,更别提教育了。当时我们保证小班教学,全天排课并安排晚自习,甚至开设住宿,缓解家长接送压力,让一些学生体验住宿生活,同时在课程之外给与学生自主生活或外在性格上的引导。我们需要保证和学生充分接触并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做朋友,这也是我们年龄接近的优势。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会负责跟班上每个学生进行谈话,坐下来一起交流,那时没有什么代沟,没有芥蒂,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谈谈学习问题、生活烦恼、人生理想等等。对于学生面对的问题,我们可能已经经历过并找到了较好的解法,可以与学生分享,又或者少数问题我们也没遇到过,我们可以跟他们一同面对,告诉他们不用害怕。然后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发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更加主动地面对学习与生活。曾有几个学生在聊天时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我深切明白他们内心的压力与无助。很多学生内心对高考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这种排斥可能来源于压力与焦虑或者是单纯的讨厌学习。提高主动性需要做的就是把排斥变成拥抱,因为高考是无法逃避的,而对于任何无法逃避的事,与其因为无力、恐惧、懒惰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而浑浑噩噩下去,不如尽可能地直面问题,因为只要自己尽力做到最好,都不能用成绩或是其它任何外部的因素来定义失败,尽可能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放下包袱,尽可能主动直面问题,这样即使短暂的补课结束,他们也会因为思想的转变而一直受益。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对更多的学生产生良性的影响,甚至对病态的教育和行业的风气有所改善,这是我们根本上应该做的。
关于教学
很多学生积极性受到挫败也是因为找不到学习方法而成绩没有提升,首先,从思想态度上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接下来,则需要帮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涉及到教学问题。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求自己有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涉及到如何传授给学生,从备课、讲课到跟学生沟通等都需要在不懈的付出中逐步改进。首先,从思想上,对于每一个新老师而言,不是你上学时老师都这么教,这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学,我丝毫不认为学校有的教了很多年的老师就一定懂教学。你们需要想的是,作为学生他们需要些什么,面对知识,怎样让他们才能更好地吸收。
在我自己的角度,我参与的三个假期都主要教高三和高二的数学,数学课一般是大多数学生最难受也最恐惧的课。于是就需要先想想,为什么对于大众学生来说数学难学?一来,逻辑的推理和体系的建立本身可能有思维上的难度,再者,他们感觉数学知识庞杂和凌乱,感觉这也学了那也学了,简单地都会做一点,但还是遇到问题还是动不了手,长此以往内心又产生排斥,导致学不进去。具体现状就是,需要做大量的数学题,考试题型总感觉没见过,感觉类似的题型同样可能束手无策,而抛开题目,对知识的理解则更加虚无。
首先要做的是帮学生建立体系,可以分章节板块,各章节分属大类可以分别设定教学目标,但有的知识会贯穿整个高中,比如函数思想其实贯穿数学的各个方面,所以我分类一般都会从函数开始。先抛开课本,让学生谈谈对函数的理解,常见问题就是学生在题海战术下只会想起相关的零星考题类型,从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这个时候其实需要回归课本,让学生想想如果他们自己是老师会怎么把这个知识教给没学过的人,然后从头到尾梳理出逻辑框架,这个逻辑框架就是这个大类的体系,也是我们由浅入深学习的顺序。最后需要做到的是,抛开课本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体系,比如:首先,怎么去理解变量,怎么去理解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才能理解什么是函数;然后,映射关系可以进行各种变换,函数也有各种特征,有哪些手段可以描述和刻画函数关系和特征;接着,会学习一些基本函数,然后用上述描述和刻画的手段再来研究这些基本函数;最后才是具体综合应用,可能有对函数特性的研究比如周期性、奇偶性、最值、零点或综合特性等,然后从函数角度怎么看待一些代数问题,怎么刻画代数关系并求解……离开高中好久了,上述例子可能不准确,想表达的主旨是,先让学生先对知识结构有自己的梳理和认识,建立框架体系,然后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各种具体题型,让学生学会理解这些题型分别考察了什么,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背后的思想关键是什么,能够自发对原本的框架进行添砖加瓦。有些章节可以带着他们总结归纳,重要的是让他们对其它章节也学会总结,建立他们自己的框架,然后添砖加瓦完善他们的知识大厦。我曾看到不少学生象征性地记录错题集,然而连不同章节也不分,所有类型题目一股脑网上抄,也不会总结错的原因和解法背后的思想,这样的错题集最后自己都看不下去。学会梳理归纳,如果哪个大类或者某个章节下的具体小块理解不够透彻,就去做针对性理解和训练,避免盲目刷题,这样更能一个个章节的巩固。
体系的构建需要对知识的解构和认识,而具体题型的讲解和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则是建立在基础体系上的扩展。比如圆锥曲线的梳理,我总是从定义和最基本的式子下手,其间总会发现不少同学们算了那么多遍的圆锥曲线表达式竟然已经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推导来的了。我先从不同的定义出发,带着学生用不同的手段去刻画圆锤曲线的定义,然后一步步得到经常用但总是忽略的表达式,然后可以配合不同的坐标系,得到很多种刻画圆锥曲线的方式,每种方式对应了不同的角度,每种角度各有各的方便之处,再配合题目引导他们分析,题目考察的是什么,抓住什么特征从哪个角度最好描述,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方式刻画圆锥曲线,这是最基本的关于代数表达式的应用。然后会梳理切线和切点弦问题、点差法及拓展、几何位置的刻画、弦长的刻画、取值范围问题、定点定值问题等等。先讲每种问题的理解和多种刻画手段,每种手段之所以有效关键是抓住了什么特征,这属于题型分析和总结。之后才能引导学生怎么从题目中发掘条件和解题的关键,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段解决,并伴随着逐步的积累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其实会发现最终解题能力的提升还是会归功于对知识的理解,身边学得好的人几乎一定不需要错题集,但是一定对知识有认识,并有着真正的总结。
而教学授课时,再讲解具体题目时,尽量开放式讲解,不要拘泥于特定的形式。我从来不在备课时写好规整的过程,然后照本宣科,但整体思路一定会在脑海里过很多遍。真正上讲台时,面对一道具体的题目,我其实是带着学生一起做而不是单纯的讲题。先带着学生体验读题,体验怎么理解题目的条件和考察的知识,我会让他们说出他们的思路,错了也没关系,我都会顺着他们的思路解下去,如果不行或者繁琐,我会指明这样做的缺陷是什么,差在哪里,如果成功了,也要分析背后的关键思想,有时能收获一些新的解法。最后我再完整地讲解法,其中每一步都尽可能做到自然,梳理出已经利用的条件和所需要的条件,希望讲到中间时学生能跟着思路就会自己做出来。晚自习会辅导他们做作业,他们会被一些题卡住来问,还有平时我也经常在他们的假期作业或者平时考试卷中随手拿起题目来开始讲,我之前没做过但都能做出来,其间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让他们体会分析和解题的过程。经过梳理和总结,以及引导他们思考分析,面对一些题,学生们逐渐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在真正考试中,让他们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对每种想法做出解题的预判,然后估计解题的几个关键点,选择最优的想法,明确步骤后,计算更有目的性,也更不容易出错。很多时候计算能力差或者马虎,其实都是计算目的性不够强,算着算着不知道干啥了,但是随着分析能力的加强和计算的训练,计算能力一定可以改善,而解题能力也会更强。
总之,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和构建体系,锻炼分析和思考能力,表现形式上,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分数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
关于团体
现在每位新加入的老师其实很幸福,有强大的团队、丰富的参考经验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我希望每个新老师不只是单纯的负责好教学,更是主动地关心整个团体的运作,有独当一面的责任感和能力,比如:
- 积极参与前期的招生宣传
- 更够参与解决所面对的社会性问题
- 能够根据整体的师资力量,参与协调好整个团队的排课
- 处理好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注意教学的反馈,并即时进行调整
- 关心学生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引导
- 注意维护整个校区的安全、卫生和秩序
- 注意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共同进步
当每个个体都学会为团队考虑,团结一致并高效配合时,这个集体才会熠熠生辉。
关于情怀
在几个假期中,我们小伙伴完美配合,每期都有近百个学生,教学好评如潮,几乎碾压同行。但就我而言,我其实最看重的是情怀,而且脸皮厚得从来不羞于讲出来。
我总是以一句名言向同学们总结学习和生活——“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爱它。”
我们在最向往自由的年华,淹没在枯燥的题海,天性被压抑,兴趣被扼杀,所知无几时又被逼迫选择兴趣专业。但是不管怎样,都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解法,就是真正试着去领略知识本身的美,体会思考的乐趣,探寻适合的学习方法,因为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获得分数的提高,从而能选择更好的平台。大多数平凡的人,在无法逃避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才可以克服各种负面情绪,尽可能地实现理想主义的解法。
因而,高中时代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识到高考的真相之后,仍然爱它。